樹之生
以種樹為信仰的人
楊文琳/文 卜安婕/譯 賴倍元/圖
有什麼信仰比種二十萬株樹更加虔誠?
有什麼行動比散盡數十億家財、默默種樹近三十年更加堅定?
以種樹為使命、為人生觀的賴桑,
讓老樹生生不息,讓地球看見了希望。
和平大雪山打造綠金
二十三歲就有上億身家的賴倍元,三十歲開始卻陸續散盡數十億家財,堅持己見,默默種樹近三十年,在大雪山上種了二十餘萬株的樹,賴倍元說,很多人說他傻,但他滿心感謝上天給了他這樣的使命,賴倍元說:「我的信仰就是種樹。」
身為么子的賴倍元回憶,小時候家境相當貧困,一家子八、九口人僅有勉強能遮風蔽雨的地方可住,他十四歲就出社會工作,由於剛好遇到臺灣經濟起飛的時期,家族以運輸業起家,他每天只休息三、四個小時,幾乎全年無休,公司擁有一千五百輛板車、車頭兩百部、輪胎兩萬多條,三十年前公司一天就有三十萬進帳。
大亨變身為林場公務員
當時一棟兩層樓房子才十五萬,二十三歲的賴倍元就擁有兩、三億的身家,三十歲時身價已超過十億。賴倍元說,他年輕時就服務過許多中部大企業,看過不少企業大老闆的成與敗,因此他開始思考,要走一條不同的路,追求數字以外的財富,不要賺大錢、做大事業,而是要做大事。
一般人擁有上億身價難免想要享受一番,住豪宅、開名車,被稱為「賴桑」的賴倍元卻說,他從當兵到現在,花在自己身上的物質享受不到三十萬元,酒喝不超過兩瓶,連KTV都沒去過,思考不同於一般人的賴桑說,他吃得差、住得差、穿得差,是因為不想損福,不願「窮得只剩下錢」,賴桑相信,種樹是造福,他說,每每看著林場內二十餘萬棵樹,常常禁不住感動到掉淚,不敢相信自己何德何能。
賴桑種樹是從五吋小苗開始種,種的樹多是本土種,包括紅檜、松樹及牛樟等,在大雪山的林場中,經過二十餘年的歲月,觸目所及都是十公尺高的綠樹,他說,一棵樹從小看著它茁壯成長,最大的價值是時間的累積。賴桑努力買地造林,把別人眼中的爛地變成黃金,同一條路走了近二十八年的賴桑說,山中無甲子,每次去感受都不一樣,種樹是一件怎麼做都不會厭煩的工作,賴桑就像是到林場上班的公務員,每天上山種樹,從不間斷,早上五點出門,下午六點回家,種樹千遍、萬遍也不厭倦。
種樹千遍也不厭倦
賴桑希望用種樹行動來幫助地球,減緩地球的暖化,他認為,種樹就是彌補過去,投資未來,很多人笑他傻,但他覺得別人才傻,剛開始孤軍奮戰的他,隨著他的堅持,家人也成了「種樹教」的忠誠信徒,賴桑的二兒一女全都跟著他上大雪山種樹,老大賴建忠更在臺中市區開設了雲道咖啡,作為宣導賴桑種樹理念的平臺。咖啡店提供的咖啡是來自於賴桑種下的樹與樹之間生長的咖啡樹,賴建忠端上自行研發的牛樟咖啡說,咖啡樹種在兩棵牛樟樹中間,雖然採收不易,但這正是取之於山上,最後回歸於山林的作法。雲道的牛樟咖啡是將牛樟樹葉榨成的汁和咖啡豆結合,讓喝的人彷彿聞到山林的氣息、嘗到森林的味道。
賴建忠表示,大樹與咖啡彼此相依,是雲道專屬的綠循環,種樹同時種咖啡,再將賣咖啡的營收回饋給山林。他說,父親種樹有三不原則:不砍伐、不買賣、不留給後代子孫,未來所有的土地和樹都屬於森林,他們還為森林成立了基金會,即使未來人離開了,森林還是能自己存活下去。同時,為了防止破壞,林區不開放,還要二十四小時守衛,防山老鼠盜木。雖然一家人都為了種樹付出,數十億家產都化作大雪山上一株一株的大樹,但賴桑卻不願意開放林場營利,因為人多會破壞原始的山林,同樣的,開設咖啡館也不是為了賺錢,而是希望透過這個平臺,讓越來越多人因為喝下一杯有故事的咖啡,認同賴桑種樹的理念,進而加入種樹的行列。
種了二十幾年的樹,賴桑說,他單純只是想做對的事,看過企業起起伏伏的他認為,什麼工作都有其極限,沒有什麼企業可以千年萬年,但是種樹不會受到景氣循環的影響,沒有任何一項企業的員工像樹一樣不會罷工、不用勞保、遣散費,還可以天天漲停板,日日有希望,別的企業用的是人海戰術,賴桑用的是樹海戰術;別人的漲停板是紅的,賴桑的漲停板是綠的。賴桑信心十足的表示,沒有一個企業可以勝過森林,以後是綠金的天下。賴桑說:「我只是一個起頭而已,希望大家都一起加入『種樹教』,讓『種樹還給大自然,永續植樹造林』的理念得以無止盡的延續下去。」

左圖:賴倍元的林場也種咖啡,將賣咖啡的營收再回饋給山林,這是一種綠的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