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部台灣 > 台中市 > 文化休閒 >
C U L T U R E
 

康百視雜誌,2003年9月

孫麗翠的「上 默劇」Shang Orientheatre

  從小孫麗翠的父母都是傳統戲劇戲迷,在廿五年前進入藝專(現台灣藝術大學)影劇系後,便發揮自幼所吸收的表演創作靈感。接著,轉到歐洲繼續學習,先從德國、到英國,接著再由法國到意大利,最後,則是留在巴黎。

  在巴黎的六年裡,進入了夏克•勒寇克(JACQUES LECOQ)表演學校,接著是與馬歇•馬叟(MARCEL MARCEAU)一起工作,還有艾田•德庫(ETIENNE DECOUX)默劇學校與亨瑞•湯瑪契可斯基(HENRYK TOMASZEWSKI)東歐波蘭默劇團工作室,與四位戲劇大師一起工作後,孫麗翠說:「我好像把自己給丟了,明明白白的看到自己的身體面容與其他西方演員的異同,當時心中總是懷念在台灣的母親,母親胖胖不多動的身體,在遠方呼喚我。」

  民國八十年再回到台灣,幫助她再次成長的張少泉老師,促使她的太極拳精進,還有峨嵋臨濟氣功傳人傅偉中老師啟發了她對人文地理與身體的知識及氣功精華,另外,大乘禪功的彭金泉老師教給她殊勝的功法。影響最深的是住在河南登封少林寺後山的那一年,中國文化在居往的土牆窯洞裡擁抱住了孫老師。

  由歐洲回台的十一年間,曾經用所學的經驗幫助台灣的一些劇團訓練學員,但時間都不長,效益也不大,但是與台灣人一起工作的經驗是可貴的。「老實講,說要真正在台灣實踐表演藝術的理想,真是很難,我覺得,那麼多的磨練有時真是浪費時光,但是心中仍是源源有感,要呈現東、西方在表演藝術文化上的融合,這股熱勁,不能為外在所有因素所削弱,尤其愈是深入中國文化的內層,愈是感動。」

  家人的鼎助,朋友、學生的鼓勵,都是推動她繼續工作的原動力,劇場訓練與生活結合成生命中的修習,孫麗翠認為「真人哲學」是可以用戲劇去實踐表現出來的。

  2001年秋季成立的「上 默劇」,在陽明山上的平等里,一邊上課,一邊生活,每個週末,劇團都在深山裡的松林中,腳踏實地的打拳、唱歌,在這一年內,讓上山來上課的學員們過了一段神仙般的生活,這種神仙生活是以戲劇教育及中國哲學思想為後盾,在身體力行的實踐中,幫助了一些處於物質文明氾濫世紀中的年輕人,敞開心胸,尋找回歸生命源頭的道路。

  從呼吸、聲音到身體,以中國哲道之理為中心軸,分支出太極拳、氣功、擊鼓、書法以及瑜珈與默劇表演訓練課程。具體的引導學員不僅在身上端正起來,也在思想上漸現中道,進而在精神上趨於自明、自然,要讓演員在生活上及舞台上,成為一個「真人」。

  打太極拳和靜坐冥想久了,默劇表演漸漸地轉變成為非常中國性的哲思。默劇本身是具有宇宙性的,原不講究東西文化的殊異,任何從事默劇表演的演員都知道在外形上必需誇大肢體動作,以表達內在情感,也都懂用氣、用力的重要。而且在舞台上時空轉換及變身、變臉的呈現也要很精準。

  整齣默劇表現有若似無,進入生命旅程,在空曠的舞台人生裡,可心想拈花,花即在眼前;指間,可穿越叢林、鳥獸,草木即在身遭。這些藉由想像,以身體實踐出來的南柯一夢,帶著演員進入襌修的空無妙有體用合一,乃至天人合一的境界。

  還在舞台空間取用中國建築思想,書法中舞台動線及演員運動,氣、力、線條上都有明顯的體用能力,而生活與事業是互相融會的,是完整的人生,看看中國古畫、人物大多閒逸飽滿,山水空間的遼闊,與活在山水天地之間的小人物,真是有意思。

C
O
R
N
E
R
看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