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南部台灣 > 台南/嘉義市 > 文化休閑 >

FYI SOUTH Magazine , 2004年08月.

 

發掘史蹟:熱蘭遮城


  台南「安平」是台灣觀光客的必經之地,「安平古堡」則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產之一。在台灣的發展史上,安平古堡曾是荷蘭人在台灣所興建的第一座城堡,當時荷蘭人先興建一座小規模的「奧倫治城」(Orange),然後在1624年才開始興建一座更大型的城堡,並在1627年更名為「熱蘭遮城」(Zeelandia Fort),乃當時政治與貿易的重心所在。自此之後,熱蘭遮城數度易名近達十次,並在歷史的脈絡上留下不可取代的地位,直到1983年文化資產保存法開始實施後被指定為第一批國家級的一級古蹟,正式更名為「臺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

  原本荷治時期的熱蘭遮城殘蹟也只剩下安平古堡外城北側的城壁、外城西南側稜堡和內城北側半圓堡這幾個地方,其餘部份城牆的遺蹟則藏在幾戶民宅之中不容易看到。此外,荷治時期的熱蘭遮城其確切的所在位置或是建築規模、建築圖面均沒有留下任何史料。因此找出熱蘭遮城的真相便只能透過考古工作來發掘。於是台南市政府與考古團隊(考古團隊結合了建築學、考古學、土木學、藝術史學、教育…等的專業學者)自2003年8月11日開始計畫利用非破壞性的透地雷達檢測技術(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簡稱GPR)進行熱蘭遮城城牆遺址的研究工作,並且決定此考古計畫要透過公開參觀的方式讓社會大眾能夠參與現場的氛圍,除此之外,也搭建參觀棧道平台讓遊客能夠循著考古探坑四週的動線瞭解考古工作人員的實際工作狀況,並期待文物出土時剎那的驚喜。

  基本上,這次的考古計畫是試探性的對安平古堡(原熱蘭遮城)做局部的考古工作,拿充份證據後才會在未來提出更完善的整體考古計畫。經過團隊分析,決定針對安平古堡內三個地點進行考古試掘工作,並分別從一號探坑(Test Pit1;簡稱TP1)、二號探坑(TP2)與三號探坑(TP3)的順序進行考古工作。

  這次的重點是藉由考古出土的陶瓷、器具、文物以及許多考古遺留的證據,間接或直接證明了荷蘭人的確在安平地區有貿易活動的進行,例如:三個探坑均出土大量俗稱為「安平壺」的陶瓷製品,數量之高居出土瓷片總數最高者,分布範圍亦最廣。此外,熱蘭遮城遺址出土的青花瓷器以中國景德鎮的外銷瓷器「卡拉克瓷」(Kraak Porcelain)的發現最為重要,三個探坑共計近百件標本。再者,TP1、TP2出土兩件標本為廣義的馬約利卡(Majolica)系作品,俗稱荷蘭(Majolica)陶,是十七世紀前期荷蘭德爾夫特(delft)地區的產品。甚至在二號探坑還出土可能是十七世紀德國萊茵(Rhineland)地區窯場所燒製的鹽釉陶瓷,俗稱鬍鬚男(Bartmannskrug, Baardman)的帶把酒壺,這些陶瓷殘片充分顯示了安平地區在大航海時代貿易往來的頻繁。

  已出土文物證實了荷蘭人確實曾在這塊土地上生活過,雖然建築城堡的殘跡並不十分明顯,但也給予考古團隊未來進行更深入研究的可能性。為期近四個月的考古計劃湧進了近十八萬人次前往安平古堡參觀,尤其透過現場安排的解說導覽員以及每月出版一期熱蘭遮城的考古刊物,內容詳實記載當月的考古進度以及相關考古遺址或熱蘭遮城的短文或研究論文,這些工作都讓熱蘭遮城的考古計畫得到多數民眾的認同,並且更加強了文化遺產的教育功能。幸運的話,希望今年的八月份我們可以再次相約在安平古堡重現熱蘭遮城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