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政府新聞局/文.圖提供 楊翰雯/譯
每年10月至隔年4月,季節風向由西南風轉為東北風,受到高壓出海或籠罩等氣象因素,在幾乎無風、背風等擴散不佳的狀態下,造成臺灣西半部地區整體的空氣污染物累積,易有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偏高及不利擴散情形。
空污來源很多,除了氣候條件及地形因素,臺中人口數逐年成長,帶動各項產業建設,工廠數、車輛數隨之成長,轄內環境負荷也日益增加。在人為排放部分,除了大家常見的工業來源之外,車輛、工程等所造成的污染排放量也不小。
市府多管齊下 鐵腕抗空汙
台中市已躍昇為台灣第二大城,燃油汽機車總數隨人口增加逐年成長,交通工具汙染排放占全市PM2.5排放量29%。市府積極推動加碼老舊機車汰換補助、推廣電動車輛充(換)電站、雙十公車優惠措施、iBike2.0倍增計畫、試辦市集攤販樂活徒步區等政策,多管齊下改善空氣品質。
逸散源管制方面,市府依「先公後私」原則,持續加嚴管制公共工程防制效率,針對河川公有地聯合稽查,防制揚塵汙染;另也持續推廣減量燒香、紙錢集中燒,並提供紙錢載運預約服務,今年1至7月共收運紙錢約1830公噸,歷年同期最高,共減少PM2.5達4.46公噸。
中火是台中空汙最嚴重的固定汙染源,市府持續嚴正要求中火落實生煤自治條例所規定的4年減煤4成;另要求若中火未來增設2部燃氣機組,在新燃氣機組運轉前,要將等同發電量的4部燃煤機組除役或拆除,達成汰舊換新,否則將加重處罰。此外亦鼓勵業者汰換生煤工業鍋爐,改用燃氣鍋爐,目前全市工業燃煤鍋爐已從80多座降至17座,並要求民國111年前全數停止運轉。
秋冬季台灣西半部空氣品質不佳,市府提前啟動應變措施,通報前30大固定汙染源降載、派員加強汙染稽查、巡查露天燃燒、高汙染車輛查緝,並通報機關學校單位調整戶外作息。為維護市民健康,市府針對汙染防制措施未符相關法規之單位,採「直接開罰、加重處罰」兩大策略,加重處罰2至3倍。
「低碳陽光好空氣」空品提升看得見
台中為改善空氣品質不遺餘力,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至9月臺中市PM2.5平均濃度值較去年同期改善2.0微克;而從空氣品質指標(Air Quality Index, AQI)來看,臺中市空氣品質良好(綠色)等級逐年大幅提升,AQI>100之敏感族群不健康(橘色)等級累積天數較去年同期減少約4成,創下近9年新低;顯示在市府及市民的共同努力下空氣品質持續改善中。
什麼是PM2.5?
空氣中存在許多污染物,其中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物稱為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 PM),粒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μm)的粒子,就稱為PM2.5,通稱細懸浮微粒。
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會經由鼻、咽及喉進入人體,10微米以上的微粒可由鼻腔去除,較小的微粒則會經由氣管、支氣管經肺泡吸收進入人體內部。近年來,許多流行病理學研究已確立PM2.5對於健康造成影響,包括:支氣管炎、氣喘、心血管疾病、肺癌等,無論長期或短期暴露在空氣污染物的環境之下,皆會提高呼吸道疾病及死亡之風險。
空汙季節自我防護
空汙季節來臨,對於敏感族群或老人、小孩等抵抗力較弱者,外出前可先查閱空氣品質情形,做好減少戶外劇烈活動及配戴口罩等自我防護措施。居家方面建議適當關閉窗戶,以減少細懸浮微粒之暴露;由室外進入室內時,可加強個人衛生防護,例如洗手、洗臉、清潔鼻腔,維持身體健康狀態。
Comments
0 comments